关于我们面对的医疗环境现状,应该思考些什么?

在我们的生命中,几乎百分之百地成为一名病人。说的不是绝对的好坏,只求不断的探索,并扩大视野,需要不断的吸收更多的知识和见闻。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多年的外居生活,身体渐渐的不如在家那般被照顾得妥当,故而瞧病问诊也渐渐多了。再加上家里老人也到了要与病魔抗争的时候,所以医院越跑越多。

回过头来,常常会陷入“如果你的病不够严重,那就回家观察,并定期复查,如果严重的话,很可能很难恢复。”或“医生除了看检查报告的数据有问题外无法判断,在检查数据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出现疼痛或不适症状的原因都不能确定病因”,凡人无奈。

总说“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做”,但我们想一想,是否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都会发现:第一,行业中的专业水平高低差别很大;其次,每个行业的研究发展都在不断地推进和淘汰。这样的情形下如果我们连辨别专业对象(如医生)的能力都做不到,难道一切只能堵运气吗?!

因此,首先是对医药的渴望。虽然不能成为医学专业人士,但各类阐述医学现状、逻辑基础及各类研究成果状况的书籍却很多:各种中医养生原理、印度比中医还古老的阿育吠陀以及西医的人体菌群等,额外加一些有关人体科学知识的书籍。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各种知识进行辩证的思考。它让我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识。

在阅读《菌群大脑》的过程中,一种在头脑中反复出现并得到证实的观察方法是缓慢的西方医学研究过程,同时也在不约而同地验证和解释古代中医治疗的微观原理!由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实际上就是调节肠道功能。肠是人体第一道防线(除了皮肤外)最大的外部接触器官,它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选择,进而影响到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间接影响到全身的正常运转。一般说来,肠道菌群的调节对应着一种类似于中医治本、治未病、综合调理的治疗理念。

医疗环境

在世界历史的时空背景下,这也让我来审视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

近代西方主流医学,从解剖学开始不到500年,以仪器检验和确证数据为唯一正确的依据,以“科学”的名义迅速说服大多数人。以资金和舆论的力量迅速成为全球大多数患者的信仰。有多少人心中毫无疑问地认为“西方现代医学是最科学最可靠的医学”?(可怕的问题不在于思考本身,而是“毫无疑问”)。

人类菌群研究与菌群治疗目下研究成为现代西医最热门的前沿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富有成效和突破、可能的方向。因在实际应用中,收获了对孤独症、肠道疾病、肥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疗效。对人类菌群的研究,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如何应对西方医学行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上,比如抗生素的伤害。

《吠陀》,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最早记载于公元前6000年。书中的简单化概念背后,反映了古代医学在现代的觉醒。阿育吠陀医学不仅是一个医学系统,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观念与中医不相上下。如今,阿育吠坨治疗方法在全世界落地开花,并获得了大量的观众和成功的案例。

全世界各地的古代医学,像古代传说一样,有着彼此脱不开的叠影,只是叫着不同的名字,以不同的角度构建体系。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现代医学的研究体系不能套用,无法解释,也不能被“相信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知道科学是什么”的人所相信。而且,他们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魔力”。

中医学,目前国人对中医学半信半疑的占多数。或者用它来调理,或者用它治疗,再者就是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解。中医药学科普很多,但国人的认识还不够具体,仅以模糊印象为主。现在作为读者,对中医学“治未病”、“以五脏六腑为整体调理身体”、“按照四时节气,相应地调整身体”等几个概念印象深刻,并深以为是。

对于中医学的延伸学科,如推拿、针灸等,更期待专业人员的不断探索。楼主人的头条新闻关注着一位从事古方古书并坚持科普的中医学者。道阻且长,求无悔。

总之,我们对医学体系的认识,除了盲目地相信一种、不知道如何辨别的无助外,还有第三种选择:试着冷静地理解和分析医学系统的理论基础,结合所遇到的疾病经验做判断。


分享到